聖經金句:

貪財是萬惡之根,有人貪戀錢財,就被引誘離了真道,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。(提摩太前書六章十節)
Home 文章 這一代的需要(上) ──聽聽少年心底夢 (iQuest 格思/2009.8.26 莫玉蘭 )

這一代的需要(上) ──聽聽少年心底夢 (iQuest 格思/2009.8.26 莫玉蘭 )

這一代的需要(上)
──聽聽少年心底夢 (2009年8月26日)

莫玉蘭
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同工

iQ090918_5_s

少年人近月頻頻當上報章頭版的主角:三名年齡分別為13、14和15歲的少女,持刀行劫的士司機;玫瑰崗學校一名中二女生承認因為不開心,與另外三名同學一起在學校更衣室吸食俗稱「K仔」的氯胺酮;屯門裘錦秋中學四名就讀中一及中三女生證實吸毒;一名17歲少女涉嫌在網上宣傳援交服務被判處一年感化令……

家長和老師不禁問,今時今日的少年人何以膽大包天,為何他們變得如此「難教」和「難搞」?究竟這一代的青少年在想什麼? 

五年前筆者曾與正生書院的師生共同生活近三個月,期間有機會個別與學生詳談,聽他們細訴心底話。這羣青少年曾吸毒濫藥犯事,但正努力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。他們的想法很簡單,要求也很簡單,只是希望有人聽聽他們說話、明白他們的掙扎、鼓勵和陪伴他們一起面對成長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和疑惑。

13歲的阿儀(化名)因爆竊被判入讀正生書院,她對我說:「父母離婚後,爸爸再婚。繼母本身有兩個子女,所以與我同住的哥哥姊姊都沒有血緣關係。爸爸和繼母均出外工作賺錢養家,一家人甚少有家庭聚會。沒有人問我是否開心,沒有人關心我,我覺得不管做甚麼他們也不會認同,只會責罵。反而與幾個朋友可以無所不談,我們不夠錢用,於是決定爆竊……進來書院後,每個月爸爸都會長途跋涉又車又船,再走一段又長又斜的路到來探望我。每次他都靜靜聽我說近況,偶然會回應和鼓勵幾句,慢慢我感受到其實爸爸很關心我。」
mok1我住在正生書院期間,Macy因藏毒而剛剛被判入書院。她性格文靜乖巧帶點倔強,喜歡彈琴和唱詩歌。初時她不太適應環境,交談中我鼓勵她堅持下去,那時她與我分享:「雖然我在單親家庭成長,但無論我喜歡什麼媽媽都會買給我,不過她對我的學業要求很高,既安排補習,又要我練琴。小學時我常名列前茅,是媽媽眼中的乖女,但我覺得壓力很大,因我知道她對我有很大期望。每次媽媽都要我聽話,她說什麼都是對的,我說什麼都是錯的,那時我覺得媽媽一味要求我達到她的標準,不理會也不關心我的感受。我很不開心,就用刀割手,跟朋友去玩玩試試『索K』,再也無心學業,還做了很多不應該做的事,媽媽都被蒙在鼓裡。」轉眼在書院的五年過去,Macy已完成中五課程,正等待會考放榜。今天的她不單懂得珍惜媽媽對她不離不棄的愛,更以過來人大姐姐的身份,幫忙書院內的工作,並照顧新來的師妹。

阿儀和Macy分別來自基層和中產家庭,相同的是她們都曾經因為感到缺乏家長的關懷,而一度誤入歧途。

mok2隨着香港經濟發展、社會保障政策日漸完備,加上出生率急劇下降,不少家庭也自動實行「一孩政策」,「矜貴」的這一代物質享受多不缺。自小住海景大屋、使喚傭人、閒來學盡十八般武藝的也大不乏人。父母努力在外打拚,盡量在物質上滿足孩子的需要,填不滿的卻是孩子心靈上的空虛和孤寂。於是,越來越多青少年嘗試以種種沉溺行為去彌補「心靈的缺乏」,甚至出現了Band One學生也濫藥的情況。

《聖經》〈雅各書〉一章19節下「……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、慢慢的說、慢慢的動怒。」提醒我們聆聽的重要。父母一向從自己的角度為子女設想周詳,除了提供種種物質,也迫使子女從小學習「琴棋書畫」以提高競爭力。父母又是否願意換個角度,考慮到兒女的年紀和有限的人生經驗,設身處地從他們的處境出發,「用心聆聽」他們的感受,嘗試去了解他們的恐懼、疑問、掙扎和需要。

曾有機構的宣傳口號「每日暫停十分鐘,聽聽少年心底夢」,為人父母者可有每天撥出少許時間,與兒女傾談,並用心聆聽他們的心底話,陪伴他們一路成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