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查指近兩成四未成年人士參與賭博

來源 刊物: 奇妙恩典
趙永泰 奇妙恩典/2012.09 十八廿一日夜顛賭


從投資與賭博的相似之處進行分析,以提醒基督徒投資時小心避免陷入賭博的網羅。在社會、傳媒及投資公司影響下,投資和炒股變得合理化,更易被人接受,故個別投資者人數於過去10多年間不斷上升,他們參與投資講座後,便以為自己看透股市局面,但無論在資金或資訊上都及不上公司投資者。懷著驕傲的心態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最終損失慘重,有人更走上絕路。近月發生多宗因炒股而導致的自殺悲劇。

莫玉蘭解釋病態投資的歷程:「開始是『輸錢皆因贏錢起』﹔輸了,便一心追回輸掉的錢『填?』,輸得更多,又再想『填?』,惡性循環...
病態投資總有出路:
當晚有兩位曾經作病態投資的過來人分享經歷....後教會轉介郭小姐給基督教新希望團契,協助面對困局。
請按下圖觀看放大版本

正接受戒賭治療的張先生(背向鏡頭)說,自己不想賭,但不由自主,不停活在賭博及欠債的循環 裡,曾因賭博共欠下180萬元賭債。他謂「輸錢皆因嬴錢起」,勸喻青年人?

(左起) 莫玉蘭、蔡志森
南非世界盃「踢起」少年賭風。戒毒機構調查顯示,43%未滿18歲便賭波的少年人是受世界盃影響首次跌入賭海,17%屬於問題賭徒或病 態賭徒。...
少年賭徒 借貸率高成人一倍
調查顯示,少年賭徒較成年人更欠缺自制自救能力,其沉迷程度和借貸賭波比率均比成年人高1倍,莫擔憂說﹕「他們未有收入來源,容易即時出現欠債問 題,加上向家人隱瞞,瀰漫不良情緒的少年賭徒成為高危一族。」

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和明光社訪問近千位十七歲以下青少年,百分之六承認曾在今屆世界盃期間賭波,當中四成是首次賭波,而在自願接受賭波沉溺測試的青少 年中,近半更有問題賭徒甚至病態賭徒的特癥,反映青少年是賭博問題的高危一族。

世界盃掀熾熱賭風,有團體調查發現青少年賭博問題嚴重,推算全港或有近7萬名青少年,在今屆世界 盃期間有賭波,有賭波的受訪者中,40%是首次賭波;賭波青年下注動輒過萬,最高下注額更高達一注5萬元。 不少人是透過父母和親友落注。團體擔心,這樣做會令子女更易成為病態賭徒,建議家長不要同子女賭波
莫玉蘭 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執行主任
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
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展開,本應全城投入分享盛事,欣賞各場比賽;但由於賽事多數由收費電視直播,不少人為要欣賞賽事,不是去朋友家中,就是到酒吧、商 場、茶餐廳等公眾地方。「睇波」之餘,你又會否與朋友打賭那隊球隊會贏?甚至下注「賭賭波」?
世界盃不但帶旺酒吧等一眾消費場所的生意,也帶動本港賭波潮。儘管政府已推出以「睇波不賭波」為主題的宣傳,向市民傳遞「不賭」的信息,但隨?世界 盃賽事漸入高潮,賭風仍日趨熾烈。警方剛於6月27日搗破歷來最大規模的外圍賭博集團,檢獲總值1.7億元的波纜。馬會更估計在今屆世界盃的足球投注額可 達三十至四十億港元。世界盃華麗的背後,又隱藏了多少故事?
一項調查發現,百分之六的十七 歲以下青少年曾在世界杯期間賭波。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表示,馬會把關不足,加上直播世界杯宣傳成功,減低青少年對賭博的危機感。他建議將馬會投注站玻璃外 牆遮閉,不讓路過青少年接觸資訊,又建議將任何與馬會相連網頁加入警告字眼。
請按下圖觀看詳細內容


請按下圖觀看詳細內容
根據政府2008年的調查數字顯示,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曾參與賭博活動,而「可能已成為問題賭徒/病態賭徒」的比率共為4.5%。香港有超過27萬人可能已成為問題賭徒或病態賭徒,[1]如以每名問題賭徒或病態賭徒能負面影響身邊10-17人計算,[2]受影響的人士可能多達三至四百萬人。具有輔導病態賭徒多年經驗的明愛展晴中心督導主任鄧耀祖先生(下稱Joe)及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執行主任莫玉蘭姑娘(下稱莫姑娘)均對此情況表示擔憂,認為現時香港輔導病態賭徒的機構資源十分不足,要為市民做好「預防、治療及研究」等三方面的工作,十分艱鉅。

請按下圖進入PDF 版本

請按下圖進入PDF 版本
東涌的病態賭徒
「我在機場快餐店工作時認識了一班同事,他們也在逸東居住。有一次,有同事表示帶我到內的一單位打麻雀,進入這單位看見內裡有幾麻雀,才知他們是經營麻雀檔,以抽水形式,輸了又有人借錢給我再博殺,隨時上去隨時都有得打。從那時起,我開始愛上了打麻雀。不久丈夫給我的家用輸光了,即使欠下賭債,還想再博再追;後來連工也不返,留下丈夫獨自照顧孩子,實行天天到麻雀檔打個痛快。」
「我總是不能停下來,家庭己臨近破裂……」居於東涌逸東三十八歲的亞珍細說沉溺賭博的經過。
三十歲的華仔與父母及姊姊一家四口居於東涌逸東,因申請了多張信用卡,花費過度,沒法清還卡數,他開始試圖以賭去博彩來還債。「起初的賭有贏錢,也就是這樣我開始了『賭借停不了』的惡性循環,現時債務越來越嚴重……」

請按下圖進入PDF 版本
「不勞而獲」及「一朝發達」是許多香港人的夢想,不少人長年累月向馬會進貢,定時定刻買「六合彩」,買的是一個希望,希望時來運到、天降橫財,從此無憂。我認識的一位陳姓朋友曾經夢想成真——
他外號「六合陳」,因他曾經中了「六合彩」頭獎,獲得2700多萬元彩金。「六合陳」是一名的士司機,一向都有賭博,認為「小賭怡情」,無傷大雅,閒時喜歡與朋友同事談談馬經、打打麻雀、到澳門賭賭錢,覺得既可聯誼,又有話題與朋友同事交流。他經常買六合彩,期望以小博大,補貼生活,中六合彩頭獎更是他畢生最大的夢想。終於,「幸運之神眷顧」,他真的「一朝發達」……
執行主任莫玉蘭舉行就職禮 |
莫玉蘭引述2008年理工大學的調查報告指出,本港估計有27萬病態及問題賭徒,而莫陳詠恩博士以每個賭徒影響五個家人或親友的計算方式,估計受影響人口達一百多萬。
新希望團契在10月13日舉行七周年感恩聚會,同時為執行主任莫玉蘭舉行就職禮,差遣團有顧問蕭壽華牧師、董事蕭如發牧師及陳一華牧師,以及宣道會北角堂孔桂芳牧師。
就職差遣禮後有專題講座,探討題目為「戒賭宣教事工在教會的『危』與『機』」。
國度復興報半月刊香港版 於 2009-10-16
福音是事工的核心

「看今生輸到盡未斷癮……看犧牲家破盡盡冇溫暖……心中知悔恨,信主可靠岸,未曾絕望」致力服事戒賭人士及家庭的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團友重新為〈大長今〉一曲譜上新詞,在聚會中獻唱,表達他們自己的心聲︰福音可戒賭,全家有出路。
|
二十世紀青少年曾幾次成為社會騷亂的主角:1966年的反天星小輪加價騷動、1981年聖誕前夕及1982年元旦的中區騷動。這幾次事件,觸發當時社會人士及輿論開始對青少年問題甚為關注;「油脂仔女」、「的士高熱潮」、「魚蛋妹」、「蒲機鋪」,以至青少年吸煙、犯罪和自殺等議論滔滔不絕。

面前的傑仔(化名)與父親,同樣面容憔悴,一臉無奈。傑仔在澳門賭博欠下『大耳窿』60萬元,昨夜被押返港直抵家門。傑父徹夜不眠到處致電親友求救,最終籌得60萬元,今早剛全數還錢。傑父驚魂未定,但內心仍深感不安,覺得兒子一向只是和自己賭賭波,注碼從不超過幾百元,不明為何兒子第一次去賭場已經要借60萬元,因此帶了他來找我。
少年人近月頻頻當上報章頭版的主角:三名年齡分別為13、14和15歲的少女,持刀行劫的士司機;玫瑰崗學校一名中二女生承認因為不開心,與另外三名同學一起在學校更衣室吸食俗稱「K仔」的氯胺酮;屯門裘錦秋中學四名就讀中一及中三女生證實吸毒;一名17歲少女涉嫌在網上宣傳援交服務被判處一年感化令……

外國不少文獻指出,賭徒開始賭博的年紀越小,日後無論在賭博注碼和頻密度、精神健康或其他衍生的連串問題上,都相對地較為嚴重。筆者曾於「第二屆亞太區問題賭博及成癮問題研討會」中,分享一項有關《青少年問題賭博》的研究,與外國文獻相仿,賭徒開始賭博的年齡,與沉溺賭博的程度及所產生的賭博問題有莫大的關連。研究結果顯示越早開始賭博的賭徒,每天的投注金額更高、參與的賭博種類更多、成為病態賭徒的時間更早、對本身病態賭博的情況更遲開始尋求醫治與幫助。

葛福臨牧師是名佈道家葛培理牧師的兒子,年前來港主講四天共六場的佈道會,吸引逾42萬人次入場,不少媒體爭相報導,可說是「虎父無犬子」。很難想像他也曾是邊青——
他在近著《反叛有因》中憶述年青時的經歴。像一般青少年一樣,他不愛聽父母必定逆耳的忠言,最愛做「好玩」和「冒險剌激」的事情,如挑戰校規,更差點因為在學校內打架而被開除學籍。一次因開快車而差點坐牢時,父親的反應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——「警官滔滔不絕的教訓我不可以危險駕駛,不可目無法紀,也不要以為爸媽可以作靠山。『如果你再這樣,我不單會吊銷你的牌照,還會馬上把你收監!』說罷,就看看爸爸,希望得到他的支持。父親點了點頭。」

很多香港人喜歡「得閒打吓麻雀、玩吓啤牌、買六合彩、落幾十蚊注捧吓喜歡的球隊場」。受社會風氣影響,一般人包括年青人普遍接受「小賭怡情」式的逍遣娛樂,毫不察覺潛在的危險。賭,到不能自拔時,是一種「沉溺」(addiction)。
除賭癮外,沉溺可以化身不同形式出現,如打機癮、上網癮、購物癮、毒癮、酒癮、性上癮,甚至工作癮、瘦身癮、整容癮等。精神病理學上稱之為強迫性或衝動「行為」,治療的重點也集中於幫助沉溺者停止沉溺行為。可惜,有文獻指出,沉溺行為停止了一段時間後,很快又復現;有些也會出現癮好轉移的情況,即停了賭癮,但愛上了飲酒或不停抽煙。
愛的故事
一天早晨,我早早醒來去看日出。
啊!神的創造之美遠遠超過人所能描述的。我觀看時,我為主美麗的創造之工而讚美。我坐在那兒,感到主與我同在。
祂問我: “ 你愛我嗎? ”
我答道: “ 當然了,我的神!你是我的主我的救贖者。 ”
祂又問我: “ 如果你身體有殘疾,是否仍舊愛我? ”........
打油詩 Ben
我是一個普通人,
生活社會在基層,
讀書只識上大人,
做人做事卻認真,
唔會終日四圍騰,
交足功課?滿分..............
婚姻百景圖
1. 婚姻 ,是一場不幸,但卻是必要的不幸。
2. 婚姻 ,是大多數男人趨之若騖的一種災禍。
3. 婚姻 ,是一個網羅。
4. 婚姻 有如一個鳥籠;外面的鳥急於進入,裡面的鳥卻急於逃 出。
5. 婚姻 是孤注一擲的。
6. 婚姻 的生活有如一個戰場,而非一個玫瑰花床。
7. 人人生來都是自由的,但有人卻自願 結婚 。
8. 最感人的堅忍楷模,就是一個金婚紀念日。
9. 一個好的 婚姻 ,就是兩個神經系統的和平共存。
10. 許多迷戀酒渦的男人,都犯了與那女人 結婚 的錯誤。
11. 婚姻 ,既不是天堂,也不是地獄,它倒是煉獄。
12. 婚姻 ,乃是以全世界最昂貴的代價,來發現自己的錯誤。
你是我一生的好朋友
在阿拉伯流行著這樣一個傳說:兩個朋友一起到沙漠旅行,有一次,在旅途中他們吵架了,一個還打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。
被打的覺得受辱,一言不語,在沙子上寫下:“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。”他們繼續往前走,一直到了沃野,他們就決定停下。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,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。
被救起後,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下:“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。”好奇的朋友問:“為什麼我打了你以後,你要記在沙子上,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?”另一個笑著回答說: “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,要寫在易忘記的地方,風會負責抹去它;相反,如果被幫助,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裡的深處,那裡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。”
朋友的相處,傷害往往是無心的,幫助卻是真心的。
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,銘記那些對你的幫助,
你會發現,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。